欢迎光临妙手医生大药房! 注册
网站导航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手机版
  • 扫一扫

    扫一扫
    妙手购药更方便

  • 扫一扫

    扫一扫
    下载妙手医生

首页 > 医生头条> 医疗资讯新闻> 夏季饮食不宜多寒凉

夏季饮食不宜多寒凉

妙手医生

发布时间:2022-08-16阅读量:1267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马雪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夏季天气炎热,冷饮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消暑佳品,不过不可一次性大量摄入不管是各种冰淇淋、雪糕,还是一些冰镇饮品之类,所有的冷饮都不可以一次性摄入过多。如果一次性吃过多冷饮,就会使得胃液被快速冲淡,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消化功能,而且还会使得肠道受到刺激,肠道蠕动出现亢进现象,不能使我们有效消暑马还会给身体带来很多负担。

夏季、“三伏天”(长夏)是一年之中暑热最盛的时段,因为赤日炎炎,再加上《黄帝内经》有:“热者寒之”之训,于是大多数人在这个时段普遍摄入寒凉饮品和寒凉食品,深信暑热时段饮食寒凉是天经地义的事,且又有《黄帝内经》的古训支持,于是寒凉饮食品在这个时段便大行其道,人们唯恐摄入过少而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冬季、夏季(包括长夏季节)属于四季的寒热两端,《黄帝内经》教导我们“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说的大意是:寒、热、暑都属于六气的范畴,当其成为致病因素时则称为“六淫”、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气在四季变化过程中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应尽量窥避不要让六气转变为致病的六淫,比如冬天要穿厚一点、夏天要穿单薄一点、应避免“汗出当风”、应避免久居阴冷潮湿之地等,就是告诉世人要适应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并顺应之以避免生害——这就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含义。

    至于“热者寒之”则属于治病原则,而并非预防疾病的方法;举个例子,人们总不能为了让孩子不犯错误,在孩子未犯错误的情况下就把孩子先揍上一顿以防止其犯错。热者寒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治疗措施,绝不可将其用于预防疾病;若以此法预防疾病只会损伤正气而致疾病蜂至。

    《黄帝内经》明确告诉我们:“夏三月…无厌于日…使气得泄。”古贤告诉我们:“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处方。”《黄帝内经》告诉世人,夏暑季节不要厌恶太阳,并主张在太阳下沐浴,让身体出些汗而使体内邪气(寒湿之邪)得以外泄;不过需要掌握好度,不可曝晒致大汗淋漓、乃至引发“中暑”。古贤告戒我们,夏暑季节不但不能进食寒凉饮食,反倒应该服食姜类等热性饮食物,这样便不容易生病,也不用去找医生开药了;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分解如下。

    人体有一个特性,这个特性类似于陕北的土窑洞,土窑洞有怎样的特性呢?那就是夏天土窑洞内特别凉爽,而冬季土窑洞里相对暖和,人体和土窑洞极其相似、也具备土窑洞这样的特性,那么这种特性是怎样形成的呢?道理也很简单,夏日炎炎的时候,在外部暑热的作用下,人体的汗孔(腠理)是打开的状态而出现排汗现象,在排汗的过程中使体内热量也向外释放,从而使体内处于相对偏于寒凉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服食寒凉饮食呢?还是服食温热饮食呢?回答百分之百应该是统一的,体内相对寒凉了自然应该服食温热性质的饮食;这就是古贤告戒我们“夏吃姜”的道理所在,夏暑季节服食温热类饮食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把体内的寒与湿邪驱逐出去。可反观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是怎样做的呢?夏暑季节,喝绿豆汤、喝凉茶、喝菊花茶、喝金银花水、西瓜当饭吃、大量服食水果、吃雪糕、吃冰淇淋、喝冰凉啤酒、进食冰镇及冰冻的饮食品……夏暑季节体内本就相对寒凉,再服食寒凉性质的饮食,对身体来说岂不是雪上加霜吗?

    由上可见,夏暑季节,人体处于散热及排泄体内寒与湿的机制中,此时服用寒凉饮食及使用空调过度制冷,则一定会破坏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引发寒凉伤中(脾胃)及伤阳气的情况,这样的饮食行为会严重影响到体内寒湿的向外排泄;而且夏暑季节汗孔处于开放状态,突然间过度制冷,更易导致寒邪乘虚而入伤害人体,就象门敞开(人体汗孔打开)的情况下贼就很容易进入,世人不可不知!

    人体健康运行必须符合天道,符合阳气生、长、收、藏的规律,不能人为地破坏这种规律;夏暑季节是阳气“长”的季节,此时进食寒凉及空调制冷,一定会损害阳气“长”的机制和正常运行,是对大自然规律与人体自然运行规律的违背;谁违背自然规律,谁终将会遭到大自然的制裁。

    夏宜吃姜勿贪凉,有益生命保健康。撰文至此,诚谢您的耐心阅读,也希望切实能够帮助到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妙手买药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