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妙手医生大药房! 注册
网站导航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手机版
  • 扫一扫

    扫一扫
    妙手购药更方便

  • 扫一扫

    扫一扫
    下载妙手医生

首页 > 医生头条> 医疗资讯新闻> 结核性脑膜

结核性脑膜

妙手医生

发布时间:2023-02-21阅读量:1777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李晓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所致的脑血管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典型的病例相对好确诊,但有很多不典型的案例,一旦延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结核性脑膜炎是儿童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发生在1~3岁的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小型的结核性脑膜炎,其发病至死亡时间为3-6个星期。
小儿肺结核是最主要的致死因素。在没有使用抗结核药物之前,它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普及卡介苗免疫和肺结核控制工作后,肺结核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预后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只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康复。但若不及时诊断或治疗不洽当,其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正确的处理对提高该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病理学变化:1.脑膜
脑膜弥漫性充血,脑回平,尤以脑底最突出,因此被称为脑底脑膜炎。在延髓、桥脑、足间池、视神经交叉、脑外侧裂等部位的蛛网膜下腔中,有大量粘稠的胶质渗出物质。粘液和脑水肿会使脑神经受到压迫,造成脑神经损伤。有时,炎症会向脊髓和神经根扩散。
2.脑部
急性血管内膜炎是其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管内膜炎的发生也越来越明显,内皮细胞的炎症会导致内皮细胞的大量增殖,从而导致血管的狭窄,最终导致脑实质的软化和出血。北京儿童医院结核性脑膜炎152例,其中61.2%的患者为脑血管病。
3.脑部结构
脑膜上的炎症反应是由脑膜向脑实质扩散的,或者是本来存在的肺结核病灶,导致了脑膜炎。病理组织学检查152例,75%的病例为结核性脑膜炎,16.4%为单发性或多发性肺结核。
4.脑部积水
急性脑积水脑水肿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的脉络膜充血和室管膜炎可导致脑脊液的产生;在后期,由于脑膜炎症粘连,导致脑内蛛网膜粒和其他表浅部位的血管间隙、神经根周围间隙、脑脊液回吸收功能的紊乱,都会导致交通性脑积水。粘稠的炎性渗出液在小脑延膜池内堆积,或阻塞了大脑导水管的第四脑室的诸孔。以上病理结果表明,脑室内有大量的液体或液体,导致脑室增大,并压迫脑膜。64.4%的患者存在脑室扩大,并早期出现脑积水,4个患者在发病1个星期内就出现了明显的脑积水。
结核性脑膜炎通常是缓慢的,但是也有突发性的。
(一)结脑病的典型临床特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先驱期(初期)大约1~2个星期,发病较慢,除了原肺结核外,还会有脾气变化,如烦躁、易怒、爱哭、精神倦怠、呆滞、嗜睡或睡眠不安、目光呆滞、食欲减退、消瘦、低体温、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老年人会出现头痛症状,初期可能是间断的,之后会出现持续性的头疼。婴儿的主要症状是皱眉,用手拍头,啼哭等。2.在脑膜刺激期(中期)1~2周,以脑膜为为主,同时伴有颅内压升高。低烧,头疼加重可能是持续的。呕吐频繁,常伴有感觉过敏、嗜睡、意识障碍等症状。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最常见,其特征是前突或隆起、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如果病情持续恶化,就会陷入昏迷,甚至会出现抽搐。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由于面神经、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的麻痹,主要是单侧受累,主要表现为鼻唇沟消失、眼睑下垂、眼外斜、复视、瞳孔散大,眼底检查时可见到视神经炎、视乳突水肿、脉络膜上偶尔有结核结节。3.昏迷期(昏迷)1~2周后,意识错乱加剧,反复抽搐,意识进入半昏迷状态,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奏紊乱,呼吸停止,呼吸停止。水、电解质代谢障碍主要有代谢性酸中毒、脑性失铁钠综合征、低钾积压症等。最终,他的体温会超过40度,最终因为呼吸衰竭而死去。
(二)非典型性肺膜炎
1.年龄大的孩子,由于脑部的隐蔽病变,往往会出现突发性的破裂。大量的结核菌进入脑脊液导致了脑膜的急剧变化。发病迅速,可突然发热,抽搐,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肺部和其他地方可能没有明显的肺结核;结果: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在1×109/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居多,容易与化脓性脑膜炎发生混淆。2.有时会出现颅内压持续升高的症状,如低热,进行性头痛,呕吐逐渐加剧。临床表现为视神经乳突水肿、动眼、外展、面神经受累,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轻度增加,蛋白增加,糖减少,氯化物正常,脑超声显示脑室扩大或出现中线移动,脑扫描显示脑内有放射性素浓染区,容易被误诊为脑脓肿或脑瘤。3.因中耳及乳突结核的扩散,常表现为发热、耳痛、呕吐,容易被误诊为急性中耳炎,而有脑膜刺激性征时易与中耳炎合并化脑,若有局限的神经系统定位征时,容易误诊为脑脓肿。4.六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由于全身血流扩散性结核,会继发结脑,或合并结脑,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皮疹,但胸片上可见到粟状肺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结核菌侵犯脑膜、脑实质所致的炎症,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感染源以成人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一般在感染后6个月到1年内发生。初期症状一般不典型,主要有食欲差、逐渐消瘦、睡熟后大量出汗、持续不规律的低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逐渐恶化,最终导致患者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在没有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情况下,该病的死亡率为100%。自从广泛使用卡介苗和使用抗结核药物后,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了显著的降低。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处理,其死亡率和并发症依然很高。因此,积极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死亡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肺结核脑膜炎应与以下的疾病相区别。1.化脓性脑膜炎,由于脑实质下肺结核灶的破裂,可引起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或婴幼儿急性血行播散继发结脑,均可出现脑脊液细胞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容易被误诊为脓性脑膜炎。但化脓性脑膜发病较急,且以头颅为多,较少见,经治疗后,脑脊液中的乳酸含量迅速恢复正常。但化脓性脑膜炎如果没有得到完全的治疗,其脑脊液的变化很难与结脑相区分,必须结合病史进行全面的分析。2.病毒性脑膜脑炎应与结脑鉴别,脑脊髓液细胞轻度、中度升高,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升高。但是,病毒性脑膜病炎的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同时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症状。脑脊液中的糖分、氯化物和乳酸浓度都在300 mg/L以下。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生化指标都很类似,但这种新的隐球菌感染的发病较慢,出现明显的脑压升高、头痛、视力下降,但由于没有影响到颅内的神经,所以症状会暂时减轻。如果用墨水染色法检测出隐球菌的芽孢,或者沙氏培养的新的隐球菌,则可以诊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