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医
作者:任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茜草是一种美丽的花,它的花语是:爱的呵护,分享疼痛。亦是一种守护我们健康的良药。
茜草为多年生攀援草本。茎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叶4片轮生,其中1对较大而具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或更长,宽1~3cm或更宽;叶缘和背脉有源小倒刺。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萼齿不明显,花冠绿色或白色,5裂,有缘毛。果肉质,小形,熟时紫黑色。花果期9~10月。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主产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山东。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茜草的重要化学成分种类很多,包括:萘醌衍生物、萘氢醌衍生物、三萜化合物、茜草根还含蒽醌衍生物。
茜草的炮制:1.茜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筛去灰屑。生用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2.茜草炭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再炒至水气逸尽,取出,晾干,凉透。炒炭后寒性降低,性变收涩,止血作用增强。 3.炒茜草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黄。 餐4.酒制茜草取净茜草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茜草片100kg,用黄酒25kg。 饮片性状茜草参见“药材”项。茜草炭形如茜草片或段,呈焦黑色,内部棕褐色。略具焦糊气,味苦。炒茜草形如茜草,表面焦黄色。酒制茜草形如炒茜草,微具酒气。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酒制茜草密闭,茜草炭及时散热,防止复燃
茜草味苦,性寒,归心、肝经,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之效。临床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证,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山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药神书》十灰散。
茜草临床多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以及血瘀不通诸证,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黄疸、白细胞减少等,兹结合临床经验论述于下。
中医理论认知:凉血止血。
茜草最重要的功效就是止血,《名医别录》云其“主止血内崩,下血。”《药性论》曰其:“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出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阳虚不摄、瘀血阻络、血热妄行等。本品味苦、性寒,苦能泄热,寒能胜热,又入心肝二经,既可行血,又能凉血,对于血热妄行或瘀血阻络所致的出血,具有标本兼治之效。对于气虚不摄所致出血,也可以配伍其他药物而取效。其一,吐血衄血:本品治疗血热所致的吐血、咯血、衄血,单用即可取效。如《简要济众方》以茜草为散煎服即是。也可以随症配伍其他药物,效果更佳。如对于血热出血,如果单用本品效力不逮者,可以配伍生地、黄芩、侧柏炭等同用。对于病机不单是血热者,也可以灵活配伍而取效,如《经验良方集》治吐血紫黑成块者,配伍桃仁、大黄同用。对于出血日久,由实转虚,伴有血虚、气虚者,也可以随症配伍其他补气温阳药,如《医门补要》以本品配伍鸡血藤膏治疗吐血日久,《普济本事方》中的茜梅丸以本品配伍温经、收敛止血的艾叶、乌梅等。其二,尿血、便血:茜草既可治疗上部出血,也可治疗下部出血。如治疗尿血,常配伍白茅根、小蓟、萹蓄、瞿麦等;治疗便血,常配伍地榆、槐花等。其三,崩漏下血:本品对于崩漏下血也是的对之药,有很多治疗崩中漏下的方剂用到茜草,无论虚实皆有效。如血热妄行所致崩漏,可配伍侧柏叶、生地、黄芩,如《本草纲目》引唐瑶经验方即是;若治冲任不固、气虚不摄的崩漏,可以配伍黄芪、白术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固冲汤。
临床上所见崩漏患者,很多既有气虚,又有内热,治宜攻补兼施,笔者临床常用的一个治疗崩漏的效方,由黄芪40克、西洋参10克、当归10克、桑叶30克、茜草15克、益母草30克、三七粉10~20克、生地榆10克、贯众炭15克、白头翁10克组成,一般2~3剂起效。曾治一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西医治疗3个月不效,时发时止,忽发血崩,用此方2剂血止,其后调理月经,至今3年未发。
行血活血:茜草的另一个功效是行血活血,具有通瘀滞、疏经络、调月经之能,故《本草纲目》称其可通经脉、活血行血。其一,闭经:妇女冲任失调,壅塞血海,无以满溢,可以导致闭经,而茜草通经活血,故为调经之要药。血滞经闭,单用即可获效,如《经验广集》以本品一两,黄酒煎,空心服。临床上也可以配伍泽兰、当归、桃仁、红花、刘寄奴等同用,对于闭经以及月经量少者有效。如果闭经伴腹痛者,可与元胡、焦山楂相伍。其二,风湿痹证:风寒湿邪侵入经脉,阻滞气血,导致痹症,日久郁而化热。《本草正义》云:“茜草寒凉,又色赤入血,而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笔者在临床上治疗风湿热痹见有红肿疼痛者,一味清热通痹效果不佳,而加用少许养血活血凉血之品,可以提高疗效,常用药有生地、赤芍、女贞子、茜草等,可以选取二三味加入方中,确有效验。其三,肝着:茜草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治疗肝郁胁痛。《金匮要略》称其为“肝着”,其症状表现为“其人常欲蹈其胸上”,主用旋复花汤,此方由旋复花、青葱、新绛组成。据考证,新绛即绯帛,为染之而成的纺织品,染料即为茜草之根汁,故茜草又有“绯草”之名。因为绯帛并无治疗作用,取效的应该就是其中的染料。故清代以后废用新绛,以茜草入络行血,故可治疗久病胁痛。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也认为,新绛之作用乃在茜草,不妨选用茜草可也。
(以上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