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作者:李春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肝胆都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脏器,胆主要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别称“精汁”、“清汁”,来源于肝脏。胆汁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贮藏、浓缩,并通过胆的疏泄作用而入于小肠。胆汁“感肝木之气化而成,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逼胆囊,使其汁流入小肠之中,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渣滓。若胆汁不足,则精粗不分,粪色白洁而无黄”,(肝胆病久,胆汁分泌不足、或胆管道因结石而堵塞, 身黄而大便白。“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故胆腑亦具疏泄之功,但胆的疏泄须赖肝气疏泄而行其职。
胆主决断,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胆主决断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惊大恐)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精神心理活动与胆之决断功能有关,胆能助肝之疏泄以调畅情志。肝胆相济,则情志和调稳定。
胆气豪壮者,剧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不大,且恢复也较快。所以说,气以胆壮,邪不可干。胆气虚弱的人,在受到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时,则易于形成疾病,表现为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病变,常可从胆论治而获效。故曰:“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胆的生理特性。1、胆气主升。胆为阳中之少阳,禀东方木德,属甲木,主少阳春升之气,故称胆气主升。胆气主升,实为胆的升发条达之性,与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同义。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其时应春,且为阳中之少阳。春气升则万物皆安,这是自然界的规律。2、胆为清净之府,喜宁谧而恶烦扰。宁谧而无邪扰,胆气不刚不柔,禀少阳温和之气,则得中正之职,而胆汁疏泄以时,临事自有决断。邪在胆,或热,或湿,或痰,或郁之扰,胆失清宁而不谧,失其少阳柔和之性而壅郁,则呕苦、虚烦、惊悸、不寐,甚则善恐如人将捕之状。临床上用温胆汤之治虚烦不眠、呕苦、惊悸,旨在使胆复其宁谧温和之性而得其正
肝胆湿热型是肝胆自病,但往往又同时存在脾胃方面的病变,肝胆为木,脾胃属土,木之克土,势所必然。仲圣言“见肝之病,必先实脾”。其中道理还有数层:一个这是为木强土弱定治法(抑木扶土法),若是肝木虚则应补肾,用“虚则补其母”(滋水涵木法)的原则,故有言“肝虚不在此例”;一个是蕴含胆病兼治胃的意思,因为阳木克阳土、阴木克阴土,其力乃大;同时后面又补充说明了“四季脾旺之时勿需补脾”,因为每季末的后18天为脾土得天时之助而旺,木欲克而不能,故勿须再多此一举。肝胆湿热型的患者可以酌情选用的药。
清热利胆颗粒:连钱草、荷包草、凤尾草、紫花地丁。有清热利湿,消炎利胆的功效,有助于胆汁从胆囊内向外排泄,避免胆汁淤积以及胆囊结石的形成,能起到利胆排石的效果。可用于胆囊炎,胆结石伴胆囊炎。
肝气郁结型也是肝胆自病,但也常常累及于脾胃二经。肝郁气滞,会有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等症状。所以用药,往往也是兼用治脾胃的药。肝气郁结型患者可酌情选用的药。
气滞血瘀型可酌情选择的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陈皮、香附、川芎。具有舒肝解郁之功效,主治肝气郁滞带来的胸胁胀痛、嗳气、善太息、脘腹胀满等症状。乳块消片:橘叶、丹参、皂角刺、王不留行、川楝子、地龙。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散乳块。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乳腺增生、乳房胀痛。血府逐瘀丸: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牛膝、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甘草。前方侧重于理气,本方侧重在活血逐瘀。
肝肾阴虚胆虚型可酌情选用的药。归芍地黄丸:当归、白芍(酒炒)、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有滋补肝肾,生阴血,清虚热的作用。可用于肝肾两亏引起的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痠痛,足跟疼痛等症状。乙肝扶正胶囊:何首乌、虎杖、贯众、肉桂、明矾、石榴皮、当归、丹参、沙苑子、人参、麻黄。能补益肝肾,益气活血。可用于乙型肝炎,症见:肝区隐痛不适、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气短心悸、自汗、头晕、纳少、舌淡脉弱的患者。
市面上很少有适合用于肝火刑肺型、心肝火旺型的中成药,从药物选择来说前者需择取:青黛、桑叶、黄芩、石决明、决明子、丹皮、地骨皮、桑白皮之类,后者宜择取:连翘、栀子、桑叶、竹叶心、水牛角、黄芩、黄连之类。
其余有茵陈蒿汤治热重于湿之湿热黄疸证、大柴胡汤胆胃同治等经典名方,亦偶有据证择用之时。唯今时民病属伤寒者少,属温病者多,临床医者慎审之。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