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医
作者:杨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呢?
房颤主要是有心悸,眩晕,头部不适和气短的症状。房颤一般与体重,情绪,过分劳累所导致的,一般出现房颤则是危险的信号,可能会引起心肌梗塞的发生。
房颤一般分为继发性或者是永久性的,建议可以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并且每年都要进行体检,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发生。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等。
血栓形成与栓塞是房颤最主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房颤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另外,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
房颤怎么治疗?
房颤治疗的目标除了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外,仍为满意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其复发。
1、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结果。(方法:电转复,射频消融术,药物)
2、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控制较快的心室率。
3、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的发生。
治疗房颤的药物有很多,主要是根据药物的作用途径不一样,作用效果不一样,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控制房颤心室率的药物:β受体拮抗剂,比如美托洛尔,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比如地尔硫卓,洋地黄制剂,比如地高辛。
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同时有正性肌力作用,可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房颤病人。因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机制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间接作用于房室结,延长其不应期,增加隐匿传导,所以洋地黄类药物可满意控制 睡眠 与静息时房颤的心室率。而在活动时交感神经占优势或在 肺心病 、 哮喘 、急性左 心衰 竭、围手术期等危重急症时,交感神经兴奋状况下,洋地黄类药物疗效有限。
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交感神经活性。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而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不但对睡眠或静息状态,而且对运动时的房颤均可有效控制心室率。
二,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一般是用胺碘酮。
三,转复房颤的药物包括几大类:1A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像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1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像是普罗帕酮,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胺碘酮。
四,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药物,因为房颤容易形成血栓,所以需要应用抗凝剂,一般选择的是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华法林因使用不方便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原因已经逐渐减少使用。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
饮食:不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肥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情绪:心胸开阔,精神放松,平和稳定,过度紧张尤其容易诱发心律失常。不宜晚睡,睡前不宜过度兴奋,生活节奏放慢拍子。
健身:可进行一些轻松愉快又不至于增加心脏负担的全身性活动,如跳交谊舞、做广播操、打太极拳,养鱼、种花、散步、保健操、练气功等。
自我监测:经常数脉搏和心率,掌握病情变化, 房颤时心室率控制标准为静息时60-80次/分,运动时90-115次/分。定期查心电图,以明确心律失常的情况.房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应及时就医可防患于未然。
(以上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