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妙手医生大药房! 注册
网站导航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手机版
  • 扫一扫

    扫一扫
    妙手购药更方便

  • 扫一扫

    扫一扫
    下载妙手医生

首页 > 医生头条> 医疗资讯新闻> 中医外治概述

中医外治概述

妙手医生

发布时间:2022-08-15阅读量:1632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方勇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中医外治,源远流长。《黄帝内经》就有外治记载。《理瀹骈文》更是外洽法的集大成著作。良医不废外治,外治疗法一直都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生们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治法与内治法一样,均立足人体整体观,运用脏腑经络学说进行辨证论治,通过不同的给药部位及灸、推、摩、按、刮痧、捏压、拔罐、熏蒸、埋藏、水疗、针刀等治疗,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外治技术多种多样,现主要展示以下几种临床常用方法:

1,中药膏摩疗法:

是以中药膏药摩擦局部并加以按摩以达到保健或疗愈疾病的目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偏瘫、口眼喂斜,痛风、骨损肿痛、痛经、腹胀、便秘等症。

2,穴位贴敷疗法:

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以水、

醋、酒、油等为基质制成软膏或薄膜,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元创痛的外治疗法。本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对许多沉狗掴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3,推拿疗法:

是操作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以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理筋散结正骨复位等的作用。

4,艾灸疗法:

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温通气血上补彪的用。临床常用灸法有艾条愚起茶财般;间接灸:如隔姜灸、隔益災,此外还有温针灸、艾灸器灸。

5,拔罐疗法: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造成罐的负压,使之吸附施术部位通过负压、温热等作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逐来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拔毒泻热專作用。临宋党后的拔罐主要方式有闪罐、留的。选罐、刺络拔罐此外,还有药罐、水源等。

6,耳穴压丸疗法:

是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的功效。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7,皮内针疗法:

是将特制不锈钢针丝刺入皮内并固定留置一定时间,给皮部以长时间微弱的刺激,调整脏腑经络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减少反复针刺的麻烦,病人还可以自己手压埋针以加强刺激。

8,刮痧疗法:

是用牛角、砭石等特制器具,蘸取刮痧油后,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出痧点的一种治疗方法。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具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疏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

9,穴位放血疗法:

是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操作时,先行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速刺速出,针刺入一般不宜过深。常用于中暑、头痛、咽

肿痛、疗疮、腰痛等。

10,中药熏洗疗法:

是把中药煎煮后,先用蒸汽熏蒸,再用药液沐浴全身或局部患处,包括足浴、坐浴、全身浴等。本法通过热效应的物理刺激作用、局部药物渗透吸收作用、整体性疏通穴位经络效应和血液循环效应起效。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11,中药热奄包疗法:

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通过药包热气达到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祛风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等功效。

12,中药渍疗法:

是将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等作用的中药材用黄酒、醋水浸透后敷于局部,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燥湿、解毒消炎等目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