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医
作者:吴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心血管病的防治,其主要发明者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在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治疗中β阻滞剂均可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最广泛应用的心血管病药物之一。然而,由于其使用难度的较大,在应该用药的患者中仍普遍存在使用率不高、剂量不够的现象。
临床应用β阻滞剂的获益主要来自对β1受体的阻滞,而使用β阻滞后可能出现的支气管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等不良反应主要是阻滞β2受体的结果。因此,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更大优势。本文参考200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的β阻滞剂应用专家共识、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2009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的β阻滞剂在心血管病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等文献,重点论述了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问题。内容包括: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β受体阻滞剂临床价值、β受体阻滞剂的适用症,高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治疗优势、适用范围、常规用药指导和注意事项,合并糖尿病、心绞痛、高血脂、妊娠时用药的指导以及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的指导。
β阻滞剂与肾上腺素能β受体特异性结合,竞争性、可逆性的阻断心脏等器官中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作用。可以根据不同组织中这些受体的作用以及交感神经活性解释其药理作用。例如,β1受体大部分在突触后并主要位于心脏,也见于血小板、唾液腺以及胃肠道非括约肌部分。β1受体激动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并加快心率、胃肠道非括约肌舒张、血小板聚集以及唾液腺淀粉酶释放。突触前β1受体激动可引起去甲基肾上腺素的释放。阻断β1受体可以降低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压。β阻滞剂对于静息状态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的影响较小,而在运动或应激等交感神经激活状态下可以显著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长期治疗后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反跳症状。
β2受体主要在突触后,分布于多种组织中,包括血管、支气管、胃肠道、骨骼肌、肝脏和肥大细胞。β2受体的激动可以使血管和支气管扩张、胃肠道松弛、肝糖原分解、骨骼肌震颤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阻断β2受体可以增加血管和支气管的阻力,并掩盖低血糖症状。
β阻滞剂大致分为:(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竞争性阻断β1和β2受体;(2)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β1受体亲和力远远高于β2受体。然而,其选择性是剂量依赖性的,当大剂量使用时选择性的减弱甚至消失。相反,某些β受体阻滞剂具有弱激动作用(内在拟交感活性,ISA),在阻断β受体同时对其有激动作用。一些β受体阻滞剂还有其他的药理学作用,例如,通过阻断α1受体而具有扩张外周血管作用(如卡维地洛、拉贝洛尔)、具有β2受体激动作用(塞利洛尔)或与肾上腺素能阻断作用无关的药理学作用(布新洛尔、诺贝洛尔)。
(以上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