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作者:马雪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天人相应的媒介与外感六淫引起生理功能变化或者异常的内在机理相同“天人相应”是中医最神奇的理论,给人以雾里看花落不到实处的玄虚感。现代生命科学发现人体表现出来的日节律、月节律、四季节律与自然界的日节律、月节律、四季节律相一致,使人们难以推翻神奇的“天人相应”理论。神奇之处必有玄机,可以说“天人相应”理论是解开中医药神秘面纱的金钥匙。“天人”通过什么媒介“相应”?答案是“阴阳”!阴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换个说法就是:天体有规律运行的结果使自然界气候出现“寒暑燥湿风火”正常变化,作用于人体就会相应的产生“生长化收藏”等适应性的生理变化,这就是“天人相应”的具体内容。再联系中医病因学,“寒暑燥湿风火”的异常变化,是中医病因学概念——外感“六淫”,异常的气候变化“寒暑燥湿风火”,就是引起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外部因素,就是中医外感六淫致病因素。
“天人相应”的媒介和病因学外感“六淫”完全相同,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也就是说古人观察到气候变化与物候变化的相关性中,认识到生命有下面的规律性:气候“寒暑燥湿风火”变化,导致人的生理相应的出现“生长化收藏”的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异法方宜论》、《素问•脏气法时论》等许多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寒暑燥湿风火”对人生理、病理有显著作用。有深厚现代医学知识的王三虎教授提出“风邪入里成瘤说”,“寒热胶结致癌论”,“燥湿相混致癌论”,和古人病因病机学的观点是一致的。 上面的观点不是空穴来风,有现代生命科学的客观依据:寒热是温度的代名词,温度的变化决定了生命精微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寒热变化在决定生命精微物质的物理性质方面,《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气血是人体全部生理活动(包括免疫功能)的基础,受寒热变化的影响,直接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异常;寒热变化在决定生命精微物质的化学性质方面,特别是生命物质里面的活性物质——蛋白质(蛋白酶)、氨基酸等都有热活性(热化学性质),《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食气”。
寒热也是能量代谢的代名词,寒热变化能显著改变蛋白酶的热活性,温度降低,一方面蛋白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合成作用(同化作用)大于分解作用(异化作用),生命物质处于异常积累过程,生理活动也处于抑制过程,呈现出生理衰弱或衰竭状态,也就是出现类似“脏寒生满病”的病理变化;温度升高,蛋白酶等热活性增加,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生命精微物质,甚至细胞、组织等有可能被分解,出现热则肉腐、耗血、动血等“亢则害”、“壮火食气”等病理过程。例如《外台秘要》犀角地黄汤治疗热入血分的耗血、动血病,就是上述观点的具体应用实例,这些病理过程不一定有“致病微生物”参与,人体自身的蛋白酶在能量代谢异常就有破坏功能,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蛋白质的热活性,不但表现在新陈代谢中,还表现在其他生理活动中,如人体内部体温升高,心率、呼吸频率也会增加。 燥湿是体液代谢异常的代名词,如脑积水、肺积水、胸腹水等化湿病变,干燥综合征、痿病、温病等化燥病变,就是体液代谢异常产生的病理变化,体液代谢异常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都有一个保护人体正气的重要思想——“存津液”。从现代生命科学的角度说,人体的新陈代谢与其他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适宜的体液环境。例如新陈代谢必须在特定浓度的溶液条件下才能顺利完成。营养物质需要溶解在水里面才能被吸收、输布、利用,代谢废物、病理产物需要水做为载体才能排泄出体外。体液燥湿环境异常,就会严重影响新陈代谢过程。 风也是干扰人体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的气候因素,《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风的致病机理要结合“寒热、燥湿”等因素来解读,比较复杂,条理不清容易引起认识理解等混乱,这里不作解读。
总之,“寒暑燥湿风火”对人的新陈代谢、生理、病理都有显著作用。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法天、法地”来认识生命的规律性,利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属性,巧妙的改变人体新陈代谢、脏腑、经络、气血等生理活动的内环境来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现代生理学对“寒暑燥湿风火”对新陈代谢、生理活动的作用研究的很深入,但是现代病理学并没有把“寒热燥湿风火”提高到病因学、治疗学的高度进行研究,不能有意识的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