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妙手医生大药房! 注册
网站导航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手机版
  • 扫一扫

    扫一扫
    妙手购药更方便

  • 扫一扫

    扫一扫
    下载妙手医生

首页 > 医生头条> 医疗资讯新闻> 多系统萎缩:探索与应对

多系统萎缩:探索与应对

妙手医生

发布时间:2025-04-25阅读量:146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杨红英 大兴区人民医院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多系统萎缩的认识逐渐清晰,从它最初被发现,到如今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每一步都凝聚着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与心血。多系统萎缩的发现历程
多系统萎缩的发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 19 世纪,一些医生就注意到某些患者出现了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组合,但当时并未将其明确归类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1969 年,格雷厄姆(Graham)和奥本海姆(Oppenheimer)首次提出 “多系统萎缩” 这一术语,用来描述一组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多种症状为特征的疾病。他们通过对多个病例的详细观察和研究,发现这些患者虽然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但都存在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的进行性萎缩和功能障碍。
最初,多系统萎缩被认为是一组罕见且复杂的综合征,其诊断较为困难。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为多系统萎缩的诊断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MRI 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脑内特定区域的萎缩情况,尤其是在壳核、脑桥、小脑等部位,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和诊断多系统萎缩。
此后,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和基础研究,人们对多系统萎缩的认识不断深化。研究发现,多系统萎缩存在不同的临床亚型,根据主要症状的表现,可分为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的 MSA - P 型和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的 MSA - C 型,这使得对疾病的分类和研究更加细致和精准。
多系统萎缩的治疗手段
目前,多系统萎缩尚无能够根治的方法,但通过综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
(一)药物治疗
针对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对于 MSA - P 型患者出现的帕金森样症状,如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常用左旋多巴类药物进行治疗。然而,与帕金森病不同的是,多系统萎缩患者对左旋多巴的反应往往较差,且疗效维持时间较短。通常在用药初期,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随着病情进展,药物效果逐渐减弱,还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如异动症等。此外,一些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也可用于缓解震颤症状,但由于其可能引起认知障碍等不良反应,在多系统萎缩患者中的应用需谨慎评估。
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多系统萎缩的突出表现,可导致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尿频、尿急、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症状。针对体位性低血压,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米多君等,它能够收缩血管,提高血压,改善患者因体位变化引起的头晕、黑矇等症状。对于泌尿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可使用托特罗定等抗胆碱能药物来缓解膀胱过度活动,但同样需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口干、便秘等副作用。而对于男性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可考虑使用西地那非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使用。
缓解共济失调症状:对于 MSA - C 型患者的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些药物如丁螺环酮、氯硝西泮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共济失调症状,但效果有限。此外,一些研究尝试使用金刚烷胺等药物来缓解共济失调,但临床应用效果并不一致,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二)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多系统萎缩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和步态稳定性,减少跌倒风险。例如,利用平衡板、平衡球等器械进行平衡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有节律的行走练习来改善步态。同时,物理治疗师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并随着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作业治疗:作业治疗主要关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等,通过使用辅助器具和调整生活环境,使患者能够尽可能独立地完成日常活动。例如,为患者配备特制的餐具、穿衣辅助工具等,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言语和吞咽治疗:多系统萎缩患者常出现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等问题。言语治疗师通过训练患者的呼吸控制、发声和构音等功能,帮助改善言语清晰度。对于吞咽困难,治疗师会采用吞咽训练方法,如改变食物质地、调整进食姿势等,减少误吸风险,保障患者的营养摄入。
(三)其他治疗
心理支持:多系统萎缩患者由于身体功能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支持治疗至关重要,心理医生或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也有积极作用。
营养支持: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营养支持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对于吞咽困难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调整食物质地,如将食物制成泥状或糊状,保证营养摄入。对于吞咽困难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鼻饲或胃造瘘等方式,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身体机能。
多系统萎缩的预后情况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预后较差。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多系统萎缩患者的病程平均为 6 - 9 年,但个体差异较大。疾病进展速度在不同患者之间有所不同,一些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病情迅速恶化,而另一些患者病情进展相对缓慢。通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预后更差,尤其是出现严重体位性低血压、呼吸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时,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在疾病早期,患者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运动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的萎缩和功能障碍逐渐加重,患者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晚期患者往往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照顾,生活质量极低。
此外,多系统萎缩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骨折等,这些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例如,由于吞咽困难导致误吸,容易引发肺部感染,而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往往难以控制,进一步加重病情。
虽然多系统萎缩预后不佳,但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等手段,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维持患者的身体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同时,医学研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期待未来能够改善多系统萎缩患者的预后情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妙手买药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