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作者:庄易 北京航天总院
在各类心脑血管疾病中,脑血栓因其高发性和严重性,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不仅发病突然,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老龄化加剧,了解脑血栓的相关知识,对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显得尤为重要。一、血栓形成的原理
脑血栓,医学上称为脑梗死,是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它的形成如同水管堵塞,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导致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会使血管壁逐渐出现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不断增大,使血管管腔变窄,血流速度减慢。当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有形成分在狭窄处聚集、凝结,就形成了血栓,堵塞血管。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也会增加脑血栓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高血脂使血液黏稠度增加,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心脏病则可能使心脏内的血栓脱落进入脑血管,引发栓塞。
二、病症的多样表现
脑血栓的症状因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而异。起病较急,常在数秒或数分钟达到高峰。多数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如睡眠中或晨起时。常见症状包括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这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影响了对侧肢体的神经支配,导致患者上肢无法正常抬起、持物不稳,下肢行走困难、拖地,甚至突然摔倒。面部肌肉也常受累,出现口角歪斜、流口水,无法正常鼓腮、吹口哨,严重影响面部表情和口腔功能。言语功能障碍也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听不懂他人说话,导致沟通交流严重受阻。此外,还可能伴有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颅内压升高或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
三、治疗的关键策略
1. 急性期治疗:时间就是大脑,在发病后的4.5 - 6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是首选方法,通过使用阿替普酶、尿激酶等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超过时间窗或不适合溶栓的患者,可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等药物治疗,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和新血栓形成。同时,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能力;言语功能训练,针对言语障碍患者,进行发音、语言表达、理解等方面的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改善患者吞咽困难,预防误吸和肺部感染。此外,还可配合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等方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坚持训练,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四、预防的有效措施
1.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预防脑血栓的关键。定期测量血压、血脂、血糖,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药,将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高血脂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降低血脂水平;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按时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
2.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脑血栓至关重要。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应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有脑血栓家族史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管病变、血栓形成等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治疗。
脑血栓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通过了解其形成原理、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降低发病风险。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最大程度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让我们共同关注脑部健康,远离脑血栓的威胁,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