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作者:李冬华 北京航天总医院
第Ⅸ至第Ⅻ脑神经属后组脑神经,其包括第Ⅸ对脑神经(舌神经)、第X对脑神经(迷走神经)、第Ⅺ对脑神经(副神经)和第Ⅻ脑神经(舌下神经)。一、定位诊断精要
(一)后组脑神经损害
1.舌咽神经损害 单独的舌神经的损害伴单侧感觉丧失是最不常见的(如神经瘤)。双侧感觉丧失伴颏反射受损的情况,实际上只在有其他低位脑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受累时才
见到,也可能在低位脑干受损(延髓空洞症,Amold-Chiar 畸形)时出现。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只累及一个神经核的事很少发生,多累及相近的神经核,如疑核的细胞群中,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的颅根发出,故常同时出现三种脑神经功能受损的疾病。舌后1/3味觉异常时,则要考虑为有迷走神经或舌神经损害。在临床检查时,口腔后部及咽部有时检查困难,尤其在儿童更为困难。让患者张嘴,使舌放松在口腔底部。用压舌板轻轻向下压舌的前 2/3 处。不要触及后1/3处,因其为舌咽神经支配,一旦此神经受刺激,则引出咽反射,使患者难以配合。
舌咽神经完全离断则可引起咽部感觉丧失,舌后1/3的味觉和普通感觉丧失,某些肌尤力和腮腺分泌功能丧失。但舌咽神经损伤不易查出来,且单纯损伤舌咽神经也极少见,其实际上常与迷走神经同时损害。
舌咽神经痛极为少见,其可三叉神经痛极为相似。
注意:某些正常人咽反射可以缺如。
2.迷走神经损害 单侧上运动神经源或甚至下运动神经源损害,偶可引起较重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构音障碍或失音)。在上运动神经源损害时,可出现很短暂的对侧腭肌无力,这是因为上运动神经源支配双侧腭部。双侧上运动神经源损害引起假性球痹,而双侧下运动神经源损害引起球麻痹,及伴鼻性构音障碍言语。同时鼻孔反流是由于双侧腭无力,吞咽困难,窒息和肺误吸所致。患者颏反射消失。声带麻痹引起嘶哑,咳嗽无力,有时喘鸣,尤其在睡醒时更为明显。单侧声带麻痹通常不是由于迷走神经损害而是颈部的喉返神经损害。半侧软腭运动消失或腭垂向一侧偏移则提示迷走神经损害,或注意有软的新生物浸润。
伸舌偏斜是舌下神经损伤或一侧癌广泛浸润的表现,味觉的结状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加入迷走神经,其味觉纤维分布于咽软腭和会厌的味蕾。中枢突经迷走神经根入延髓,止于孤束核。舌后1/3味觉异常时,则要考虑为有迷走神经或舌神经损害。迷走神经运动核损害或其走行时颅内邻近部分神经损害,可能由于:(1)脑干损害(脑卒中,Amold-Chiari 畸形,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源病,Shy-Drager综合征)。
(2)亚急性和慢性脑膜炎。
(3)领静脉孔综合征。
(4)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和其他严重神经病。
(5)糖尿病。
(6)创伤。
双侧迷走神经损害必须与因重症肌无力和肌病引起的球麻痹相区别。单纯的迷走神经损害不常见,多可能因其邻近的相关的组织损害或病变所受累,如常与舌咽神经同时受损,而引起球麻痹的症状。
3.副神经损害 副神经脊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故检查副神经损害时,让患者向-侧转头对抗阻力,检查对侧胸锁乳突肌的作用。让患者耸肩以检查斜方肌的作用。此神经可在多发性脑神经麻痹和颈动脉孔综合征时受累,颈部外伤和恶性肿瘤时也可累及此神经。单侧下运动神经源损害可引起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无力。在急性上运动神经源损害时(如脑卒中)可出现对侧斜方肌无力,且同侧胸锁乳突肌也无力,忠者瘫疾侧不能耸肩膀,也不能将头转向瘫痪侧。4.舌下神经损害 舌下神经是第Ⅻ对脑神经,其运动神经核在延髓,神经纤维离开颅底穿过舌下神经管支配同侧舌肌。一侧上运动神经源损害可有对侧短暂性轻度的构音障碍和舌肌无力(如脑卒中后),而双侧上运动神经源损害则引起舌肌痉和严重的构音障碍,引起假性球麻痹的症状。下运动神经源损害可引起舌肌无力、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尤其有双侧病灶时。引起神经损害的原因与迷走神经损害原因相同。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