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妙手医生大药房! 注册
网站导航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手机版
  • 扫一扫

    扫一扫
    妙手购药更方便

  • 扫一扫

    扫一扫
    下载妙手医生

首页 > 医生头条> 医疗资讯新闻> 疱疹病毒和E8 病毒

疱疹病毒和E8 病毒

妙手医生

发布时间:2025-04-01阅读量:73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李冬华 北京航天总医院
疱疹病毒均可引起原发性感染,病毒可在患者身上长期潜伏,而在患者抵抗力低下时(特别是在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可出现这种病毒感染再发。(一)单纯疱疹病毒型脑炎
1.诊断精要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 20岁以上占多数。
(2)绝大多数突然起病,在口唇、鼻翼、面颊等皮肤可见单纯疱疹感染。
(3)发热、头痛为早期常见症状,可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
(4)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尖语。
(5)脑脊液细胞数增多或出现红细胞,糖和氣化物正常。
(6)脑电图显示弥漫性异常,以颞、额区为主。
(7)CT或MRI发现额叶局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
(8)病毒分离、PCR检测、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抗体滴度等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9)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2.治疗精要 早期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包括病因治疗、免疫治疗和对症支持疗法。
(1)抗HSV药物治疗包括无环鸟苷(阿昔洛韦),能抑制病毒 DNA合成,有很强的抗 HSV作用。若病情较重,可延长治疗时间或再治疗一个疗程。对阿昔洛韦耐药的HSV株,可用膦甲酸钠及西多福韦。更昔洛韦抗 HSV作用是阿昔洛韦的数十倍,毒性较低,对阿昔洛韦耐药的 HSV突变株敏感。主要副作用为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
(2)免疫治疗包括干扰素及其诱生剂、转移因子及皮质类固醇。(3)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是对重症和昏迷患者至关重要,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可给予静脉高营养,必要时小量输血;高热患者行物理降温、抗惊厥、镇静等;严重脑水肿患者应早期脱水降颅压,包括短程给予皮质类固醇。
3.处方选择
(1)抗 HSV药物治疗:①无环鸟背(阿普洛韦):15mg/(kg·d),静脉滴注,1次/8h,每次滴入时间1小时以上,连用 14~21 天。②膦甲酸钠:0.18mg/(kg·d),分3次静脉滴注,连用 14 天。③西多福韦: 5mg/kg,静脉注射,每周1次,共用2周,以后隔一周注射 3~5mg/kg,再用数次。④更昔洛韦:5~10mg/(kg·d),静脉滴注,1次/12h,疗程14~21天。(2)免疫治疗:①a干扰素:治疗剂量为 60x10U/d,肌肉注射,连用 30 天。②转移因子:1支皮下注射,每周 1~2 次。③甲基泼尼松:大剂量冲击疗法,500~1000mg 加入 500ml糖盐水冲静脉滴注,1 次/d,连用 3~5 天,随后改用泼尼松口服,每日 60mg晨起顿服,以后逐渐减量。
4.经验指导
(1)由于预后受抗 HSV药物治疗开始时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显著影响,应尽早开始治疗。(2)当临床疑诊又无条件作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时,可用阿昔洛韦进行诊断性治疗。(二)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偶尔并发脑炎、感染后脑脊髓炎、不随意运动、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双侧视神经炎和格林一巴利综合征,诊断依据典型皮疹。
(三)带状疱疹脑炎
1.诊断精要
(1)中老年多见,初夏秋末多见。
(2)亚急性起病,一般在疱疹后3~5 周发病,疤疹已见消退,
(3)发热、头痛、烦躁、意识模糊、局灶性脑损害症状体征。
(4)有沿一条或数条神经分布的疱疹或痕迹。
(5)脑脊液单核细胞及蛋白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6)脑 CT在病变区出现低密度阴影,早期可正常,无出血性脑坏死。MRIT,加权图像为低信号阴影,T,为高信号阴影。
(7)病变轻,预后较好。
2.治疗精要 静脉用无环鸟苷,因为常为自发性恢复,而且对于疱疹后神经痛无很大作用,故无环鸟苷仅用于神经系统严重受损或免疫抑制患者,如果口服,剂量必须为800mg,5/d。
E8 病毒
是最常引起腺热综合征或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毒。神经系统并发症约1%,常常发生在疾病的急性期,偶尔可仅有神经系统表现,而无腺热的特征:
1.急性病毒性脑膜炎。
2.急性脑炎,常常是轻度,且常有痴痫大发作和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
3.伴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肢体和躯干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不持续眼球震颤
4.格林-巴利综合征。
5.单一脑神经麻痹,特别是第Ⅶ对脑神经。6.横贯性脊髓炎。
7.视神经炎。
神经系统并发症常可恢复。诊断依据伴随的腺热综合征、血非典型的淋巴细胞或保罗一帮内尔试验阳性、EB病毒抗体滴度增高和IM抗体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自限性疾病,部分病例未经治疗也可痊愈,预后良好。目前已有 EB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投入使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