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妙手医生大药房! 注册
网站导航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手机版
  • 扫一扫

    扫一扫
    妙手购药更方便

  • 扫一扫

    扫一扫
    下载妙手医生

首页 > 医生头条> 医疗资讯新闻> 肌肉韧带劳损的诊疗

肌肉韧带劳损的诊疗

妙手医生

发布时间:2025-04-01阅读量:67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作者:张文东 北京市密云区博爱康医院
肌肉韧带劳损是临床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它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由于肌肉和韧带长期承受过度压力、反复微小损伤积累,或突然的剧烈牵拉所引发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这种病症在运动员、体力劳动者以及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的人群中尤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因此,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发病机制
力学因素
长期重复性的运动或过度负荷是导致肌肉韧带劳损的主要力学因素。例如,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某些特定动作的反复进行,使得相关肌肉和韧带持续受到牵拉和压力。如长跑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和膝关节韧带,在长时间的奔跑过程中,不断承受身体的重量和冲击力,超出了其正常的生理负荷范围,导致肌肉纤维和韧带组织出现微小撕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小损伤逐渐积累,引发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等症状。
代谢因素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需要进行能量代谢,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当肌肉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时,其代谢过程会发生改变。一方面,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水平下降,影响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另一方面,代谢产物如乳酸、氢离子等在肌肉组织中堆积,不能及时清除。这些代谢产物会改变肌肉组织的内环境,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和肌肉酸痛感。同时,长期的代谢紊乱还可能影响肌肉和韧带的正常修复和再生能力,加重劳损程度。
炎症反应
肌肉韧带损伤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炎症反应。受损组织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炎性介质会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使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渗出到损伤部位,以清除受损组织和病原体。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会持续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加剧。同时,炎症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等有害物质,还可能进一步损伤肌肉和韧带组织,延缓修复过程,形成慢性劳损。
临床诊断
病史采集
详细的病史询问是诊断肌肉韧带劳损的关键步骤。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职业、日常活动和运动习惯,以判断是否存在导致劳损的潜在因素。例如,了解患者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是否有长期的伏案工作习惯、是否近期增加了运动强度或改变了运动方式等。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疼痛的部位、性质(如刺痛、酸痛、胀痛等)、程度、发作频率以及加重和缓解因素。如患者在某次剧烈运动后突然出现某部位的疼痛,休息后可缓解,但再次运动后又加重,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视诊、触诊、关节活动度检查和特殊试验。视诊时,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以及肌肉和关节的外观,看是否有肌肉萎缩、肿胀、畸形等异常表现。触诊用于确定疼痛的具体部位和范围,检查肌肉和韧带的张力、硬度以及是否有压痛。例如,在检查腰部肌肉劳损时,通过触诊可发现椎旁肌肉紧张、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度检查可评估关节的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因肌肉韧带损伤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特殊试验则根据不同部位的肌肉韧带损伤进行选择,如检查膝关节韧带损伤时,可进行抽屉试验、侧方应力试验等,以判断韧带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X线平片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情况,但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疼痛的骨骼病变,如骨折、骨质增生、关节脱位等。对于一些慢性肌肉韧带劳损患者,X线检查还可能发现由于长期肌肉紧张导致的骨骼形态改变,如脊柱的生理曲度变直等。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肌肉韧带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肌肉和韧带的结构,观察是否有肌肉撕裂、血肿形成、韧带增厚或断裂等异常情况。通过超声检查,还可以动态观察肌肉和韧带在收缩和舒张状态下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损伤的程度和恢复情况。
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极高,能够清晰地显示肌肉、韧带、肌腱、关节软骨等结构的细微损伤。在诊断肌肉韧带劳损时,MRI可以发现早期的肌肉水肿、韧带的部分撕裂以及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或需要精确评估损伤程度的患者,MRI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休息与制动:休息是治疗肌肉韧带劳损的基础措施。通过休息,减少受损肌肉和韧带的负荷,有利于组织的自我修复。在疼痛急性期,必要时可采用制动措施,如使用支具、石膏或绷带固定受伤部位,限制关节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但制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缓解肌肉韧带劳损症状的常用方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理疗等。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和肿胀。在损伤后的48小时后,可采用热敷,每次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冷敷则适用于损伤初期的24 - 48小时内,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肿胀,每次冷敷15 - 20分钟,每2 - 3小时一次。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止痛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理疗如超声波、红外线、中频电刺激等,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肌肉松弛剂和外用药物等。NSAIDs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减轻肌肉韧带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萘普生、塞来昔布等。肌肉松弛剂适用于伴有肌肉痉挛的患者,如氯唑沙宗、乙哌立松等,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云南白药膏等,通过皮肤渗透作用于局部组织,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尤其适用于轻度肌肉韧带劳损患者或不宜口服药物的患者。
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在疼痛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开始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康复的目的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肌肉和韧带的正常功能,预防再次损伤。运动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渐进性的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例如,对于肩部肌肉劳损患者,可进行爬墙练习、钟摆运动等,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进行哑铃推举、俯卧撑等练习,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姿势纠正:对于因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肌肉韧带劳损,姿势纠正非常重要。医生应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如坐姿时保持脊柱正直,避免弯腰驼背;站姿时挺胸抬头,双脚均匀受力。通过纠正不良姿势,减轻肌肉和韧带的额外负担,有利于劳损的恢复和预防复发。
手术治疗
在极少数情况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肌肉韧带严重撕裂或断裂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而定,如肌肉缝合术、韧带重建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受损的组织,恢复其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预防与预后
预防措施
合理运动:在进行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动态拉伸等,使肌肉和关节做好准备,减少受伤的风险。运动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的运动项目,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静态拉伸、按摩等,帮助缓解肌肉疲劳。
保持正确姿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应调整好桌椅的高度,使眼睛与电脑屏幕保持平视,避免长时间低头。每隔一段时间应起身活动,伸展身体,缓解肌肉疲劳。在搬运重物时,要采用正确的姿势,屈膝下蹲,用腿部力量抬起重物,避免直接弯腰搬运,减少腰部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强度和耐力,提高其对损伤的抵抗能力。例如,进行核心肌群的训练,可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腰部肌肉韧带劳损的发生。可选择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每周进行3 - 4次,每次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组数和次数。
预后情况
大多数肌肉韧带劳损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预后良好。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肌肉和韧带的功能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然而,对于一些慢性、反复发生的肌肉韧带劳损患者,预后可能相对较差。如果不注意预防和康复,容易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形成慢性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患者在治疗后应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定期复查,以降低复发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肌肉韧带劳损的诊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减少复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