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作者:苏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皮肌炎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皮肌炎的发现、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至关重要。一、如何发现皮肌炎
(一)症状观察
皮肤症状
特征性皮疹:最具代表性的是眶周紫红色斑,多发生在双侧上眼睑,呈对称性分布,颜色为紫红色,边界清晰,可伴有水肿,就像 “熊猫眼” 一样,这是皮肌炎较为早期且特异性较高的表现。另外,Gottron 征也较为常见,表现为指关节、掌指关节伸侧的紫红色斑疹或扁平丘疹,表面覆有鳞屑,常对称分布,随着病情发展,皮疹可能会逐渐融合。
其他皮肤表现:还可能出现颈部、前胸 “V” 字区、肩背部等暴露部位的弥漫性红斑,称为披肩征,这些部位的红斑在日晒后可能会加重。部分患者还会有皮肤异色症,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脱失、毛细血管扩张等,外观类似大理石花纹。
肌肉症状
肌肉无力:这是皮肌炎的主要肌肉症状,通常对称性累及四肢近端肌肉,比如上肢的三角肌、下肢的股四头肌等。患者会感觉上楼梯费力,蹲下后起身困难,举手抬臂拿高处物品时也会感到吃力,严重时甚至无法自行穿衣、梳头。随着病情进展,咽喉部肌肉也可能受累,导致吞咽困难,表现为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时都容易呛咳,说话声音也可能变得低沉、含糊不清。
肌肉疼痛与压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在活动或按压肌肉时疼痛可能会加剧。但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肌肉无力,而无明显疼痛症状。
(二)医学检查
血液检查
肌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是反映肌肉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在皮肌炎患者中,CK 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可达到正常上限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此外,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也可能升高,这些酶的升高程度与肌肉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自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ANA)在皮肌炎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但特异性相对较低。而抗 Jo - 1 抗体等肌炎特异性抗体,对于皮肌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抗 Jo - 1 抗体阳性的患者,常伴有间质性肺病,需要特别关注。
肌电图检查:可以检测肌肉的电生理活动,皮肌炎患者的肌电图常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如插入电位延长、纤颤电位、正锐波等,有助于判断肌肉病变的存在及程度。
肌肉活检:取病变肌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皮肌炎的重要依据。病理表现主要为肌纤维变性、坏死,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等,通过对肌肉组织的显微镜观察,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类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皮肤活检:对于皮疹不典型的患者,皮肤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皮肤病理可见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等改变。
二、皮肌炎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皮肌炎的一线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体重,给予合适剂量的泼尼松或甲泼尼龙等。初始剂量通常较大,在病情得到控制后,逐渐缓慢减量,以维持最小有效剂量,防止病情复发。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副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
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的患者,常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增强治疗效果,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有所不同,如甲氨蝶呤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口腔溃疡等,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生物制剂:近年来,生物制剂在皮肌炎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如利妥昔单抗等。对于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生物制剂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它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免疫系统的某些靶点,减少炎症反应,但生物制剂价格相对较高,且可能存在感染等风险,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使用。
(二)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在病情稳定期,可进行热敷、按摩、理疗等物理治疗,以促进肌肉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例如,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肌肉,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2 - 3 次;按摩时应注意力度适中,从肢体远端向近端进行。
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计划。早期可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屈伸手指、手腕、膝关节等,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以及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简单的肌肉力量练习。运动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以不引起肌肉疼痛和疲劳为宜。
三、皮肌炎的预防
(一)生活方式调整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免疫系统的刺激。
适度运动: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对于已经患有皮肌炎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康复,但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减少身体的应激反应,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避免诱发因素
预防感染:感染是皮肌炎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在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于有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防止口腔感染引发全身免疫反应。
避免日晒:皮肌炎患者的皮肤对紫外线较为敏感,日晒可能会加重皮疹和病情。因此,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帽子、打遮阳伞等,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时段(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外出。
谨慎用药:某些药物可能会诱发皮肌炎或加重病情,如青霉胺、氯喹等。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避免自行用药。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肤或肌肉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皮肌炎虽然是一种较为棘手的疾病,但通过早期发现、科学规范的治疗以及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相关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对于预防和治疗皮肌炎都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