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今年的8月1日-7日是第29个世界母乳喂养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2020年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的通知》,其明确表示:
要针对患病孕产妇和早产儿等特殊群体,特别是新冠肺炎疑似、确诊孕产妇和新生儿,加强母乳喂养咨询指导,保障母婴安全健康。
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为:支持母乳喂养,守护健康地球。活动强调倡导和推进全社会支持母乳喂养,保障儿童健康。
同时减少母乳代用品的消费和使用,从而减少相关生产和消费环节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
母乳是婴幼儿成长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是宝宝出生后最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
母乳中富含乳铁蛋白、乳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牛磺酸等营养物质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母乳中含有700多种有益菌
传统的培养技术证实母乳中存在多种共生菌,而应用二代基因测序等技术科学家发现母乳中含有超过700种有益菌,是一种复杂的微生态系统。
母乳中的有益菌有哪些作用?
是婴儿肠道菌群建立的重要来源;
促进婴幼儿胃肠道有益菌群生长;
有利于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
调节婴幼儿肠道营养代谢。
母乳中含有宝宝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和抗体。值得一提的是:母乳中约有50%的脂肪,这些脂肪不但能给宝宝提供热量,还能满足宝宝大脑发育的需要。
母乳喂养对哺乳妈妈的好处
新手妈妈进行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和贫血的发生。还可以帮助妈妈恢复体型,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患病几率。
促进宝宝智力发育
母乳喂养不但能增加妈妈与宝宝的情感交流,还有利于促进宝宝的智商发育。这不仅与母乳中含有的脂肪酸(DHA)有关,还与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母婴之间建立的亲密联系有关。
母乳喂养有这么多好处,但是在中国母乳喂养率是什么样的?
6个月内宝宝母乳喂养率不足三成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婴儿纯母乳喂养至少要到生后6个月。但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2019年2月份发布了一份《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全球6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为43%,而我国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2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中,大城市纯母乳喂养率36%,而最低的中小城市仅为23%。
由此可见,增加母乳喂养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已经成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妈妈已经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但是坚持母乳喂养的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对新手妈妈来说,更是困难重重。
在母乳喂养道路上,很多妈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困难?
乳汁稀,无法满足宝宝营养需求?
有的新手妈妈觉得自己的乳汁稀,害怕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很纠结要不要添加奶粉。
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妈妈们先别着急给宝宝添加奶粉。
通常,妈妈的乳汁分为前奶和后奶。前奶是哺乳时先产出的乳汁,虽然看起来比较稀,但乳汁中也同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乳糖。
前奶之后就是后奶,后奶脂肪含量高,比较浓稠,宝宝也容易产生饱腹感。
所以,乳汁稀或浓是脂肪含量不同造成的,不能通过乳汁的浓稠度来判断奶水是否有营养。前奶和后奶都含有宝宝所需的营养。
孩子哭,就是没吃饱吗?
有的妈妈一看到孩子哭,就认为是母乳不够或是宝宝没吃饱,其实这样想是一种误区。
宝宝有如下表现,证明宝宝吃饱了:
看宝宝大便情况:6周以内的宝宝,大便3次/天,呈黄色;
看宝宝小便情况:在出生6-8天后,小便>6次/天,尿液呈淡黄色;
看体重:0-3个月的宝宝,体重每周增加155-241g;
看生长发育曲线:在3%-97%区间。
哺乳期乳腺炎,还能坚持母乳喂养吗?
乳腺炎十分常见,约有25%的产后妈妈经历过一次哺乳期乳腺炎,其中4%-8.5%的妈妈会反复出现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多发生在产后的2-3周,一般为单侧发作。
乳腺炎一般包含3个阶段:乳汁淤积阶段、急性乳腺炎阶段、乳腺脓肿阶段。
乳汁淤积阶段:此时尚未出现明显炎症,妈妈仅有乳房胀满和轻微疼痛感。这个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宝宝多吸吮,促进乳汁排泄,喂完奶后要吸净奶并冷敷乳房。
急性乳腺炎阶段:这个阶段乳房会有肿块,并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同时伴有发热症状。妈妈一定要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或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乳腺脓肿阶段:此阶段妈妈会感觉乳房剧痛,同时出现高热、寒颤等表现。这个阶段要将脓液抽出,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治疗。
虽然,对于新手妈妈来说母乳喂养也算是一个挑战,在母乳喂养中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生产后新手妈妈一定要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李广医生
由妙手医生·执业药师审核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更多问题可关注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