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或和机体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而且通过修饰肠道菌群或许有望帮助治疗糖尿病,那么这真的能够治疗糖尿病吗?
糖尿病前期有哪些征兆?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三多一少(口渴、多饮、多食及消瘦)”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它的出现与血糖升高有关。“三多一少”症状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患者的血糖高低及病情轻重,“三多一少”症状越明显,表明患者糖代谢紊乱越严重。
诸多研究证实:与持续性高血糖相比,血糖波动带来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病人血糖老是居高不下或者忽高忽低,往往提示病情较重,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血糖不稳定的患者,更容易引发低血糖!
低血糖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病人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此外,低血糖还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如心绞痛、急性心梗、脑卒中、心源性猝死等等。
因此,血糖波动大、频繁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提示其胰岛功能较差、并发症风险较高,病情较重。
症状一:胃肠道症状明显,呼气带烂苹果味
当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大量酮体在体内积聚,使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意识障 碍等症状,呼出的气体带有烂苹果味(丙酮的气味)。
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精神萎靡不振、呼气带有烂苹果味,往往提示病情加重,很可能是发生了酮症酸中毒。
症状二:发生严重感染(如足坏疽)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因此,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同时感染又会反过来加重高血糖,增加血糖的控制难度,进一 步加重糖代谢紊乱。
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感染,往往提示病情加重。
症状三: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为主的多种眼疾,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眼前出现黑点或有飞蚊症、视物变形或复视等。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往往提示病情加重,出现了眼部并发症。
2型糖尿病新发现:肠道微生物作用大
诸如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疾病会受到机体基因的控制,因此研究人员非常想寻找到底是哪种因素会引发1型糖尿病,近日,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就发现了直接的证据,研究人员表示,诸如生活在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等环境因素或能影响个体1型糖尿病的发生。
芬兰东部大学的一项研究表示,血清中高浓度的吲哚丙酸(indolepropionic acid)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吲哚丙酸是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得益于高纤维饮食。研究报发表于《科学报告》中。
此次研究对比了芬兰糖尿病研究所提供的两组数据,所有参与者都体重超重,并且葡萄糖耐量降低。研究人员调查了200名参与者的血清代谢物葡萄糖耐量,有的参与者在第一个五年中发展为2型糖尿病,有的在15年的随访中,未发展成2型糖尿病。研究人员针对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了代谢组分析。希望能有进一步的进展。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