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普通人出门不需要佩戴护目镜。22日晚上,有专家怀疑自己感染最初特征是结膜炎以及没有配备防护眼镜,而后微博各大博主开始宣扬“疫情通过眼睛传染”,护目镜也开始断销。而后该专家出来辟谣,当时的重点只是希望医护人员注意眼睛的防护,而普通民众并不需要配备护目镜。另外,很多近视患者关心是否配戴近视眼镜即可达到护目镜作用,答案是否定的,近视眼镜的保护是局部的,很难防止飞沫的接触。
病毒眼部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飞沫直接入眼,例如患者咳嗽、打喷嚏都可能导致飞沫直接入眼。二是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后再通过揉眼等途径感染。这两种传播方式都需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那么外面的空气中究竟有没有病毒,需不需要特殊的眼镜防护呢?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在空气中存活2小时,是已知在空气中存活时间最长的病毒。多数冠状病毒喜欢低温繁殖,在空气中存活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温度超过20°时离开宿主载体大概能存活十分钟左右,气温超过25°时仅能存活几分钟。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尚不明确,但估计与多数冠状病毒类似。也就是说,理论上一个病人路过,咳嗽飞沫中的病毒可以附在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上存活半小时以上,在这期间有人经过有落入结膜导致发病的风险。但实际上这种风险是极低的,因为空气的流动,导致病毒被稀释,病毒的量不可能达到致病的程度。当处在密闭空间如室内的时候那还是有感染可能的。 因此平常出门进行户外运动或活动,人群密度低、通风情况良好不必过度紧张,没有必要佩戴护目镜。
科学防护,重在减少接触
针对以上病毒传播的特点,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还提出以下防护措施和建议:
手卫生防护:接触外界环境后增加洗手次数。
避免揉眼:避免污染手部或其他物品接触眼、口、鼻等黏膜组织。
加强消毒:酒精擦拭外部接触过物品。如去过高危的地方,回家后建议对外部接触物品进行消毒,外衣可以挂在窗口通风处。
佩戴护目镜或眼部防护:在人群聚焦的地方或医院等存在较高病毒传播风险的地方推荐佩戴。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控制稳定的疾病尽量减少医院就诊,减少到市场、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从根本上降低群体间传播可能。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