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自 1806 年 M Alibert 首次描述瘢痕疙瘩以来,对全球医师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对许多患者来说这是一个严重影响生 活质量的问题。尽管在过去的两个世纪我们对瘢痕疙瘩有了 一些深层的研究,但伤口愈合异常的分子基础仍非常模糊。 EMT 只是瘢痕疙瘩众多形成机制中的一种可能性,可以解释 其侵袭性和复发性等类似肿瘤的特性,但 EMT 的生物学过 程是非常复杂的,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其中存在难 以阐明的“crosstalk(交叉信号)”,给我们研究瘢痕疙瘩的病 理机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通过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发 现,包括二甲双胍、PTXL、A 型肉毒毒素、短环 His-Ala-Val 肽(short cyclic His-Ala-Val peptides)、索拉非尼和甲磺酸依 瑞布林等在内的潜在抗 EMT 药物,它们在实验室已获得成 功,下一步就是进行严谨的临床疗效验证。总之,人类对于瘢 痕疙瘩的认识在摸索中不断前进,未来 EMT 有望成为一个 可靠的新靶点为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提供新的思路。
来源:周小凡,赵亚南,刘垠,肖鸿,肖敏勤.上皮-间质转化参与瘢痕疙瘩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0,31(11):662-665.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