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变性病,在痴呆中较为常见,占其中的60%以上。临床以记忆障碍最为常见,以患者的认知、行为、语言等脑功能活动的全面衰退为特征,且不可逆转。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式,但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常用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中的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抑制剂美金刚,以及中药制剂中的银杏叶制剂等。
阿尔茨海默病,是排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近日,我国原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正式在国内上市,无疑给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发现阿尔茨海默病100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临床效果不明显。过去17年间,全球范围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领域都没有新药上市。
九期一是我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药,其研发逻辑背后,是对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理的一种全新认识。此前,世界范围内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主要依靠之前上市的5种药物,支撑上述大多数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试验的理论认为,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引发炎症,进而损伤神经元,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发病。但是,靶向β-淀粉样蛋白研发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临床药效不明显。
该药研究团队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得出全新认识:肠道菌群失调通过脑肠轴的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三条途径,可以调控脑的行为和功能,包括发育、应激反应、焦虑、抑郁、认知功能等等,这是肠道菌群失调致病机制的基础。相关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抗炎菌群及促炎菌群失调可引发神经病变导致AD;与此同时,肠道菌群通过调控免疫应答而影响AD疾病进程。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AD的发病原因之一,因此肠道菌群紊乱所诱发的神经炎症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要发病机制。
“从资料来看,这款新药对认知障碍患者有一定的效果,安全性也较好。”徐耀表示,根据为期九个月(36周)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九期一”可明显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起效快、呈持续稳健改善的特点,且安全性好。“可以说对于这款新药我们一直有所期待,我也向病情符合、适用的患者推荐这款药。”
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GV-971治疗组中有高达76.86%的患者认知功能有改善,约半数获得了2-3分的改善,改善4分以上的患者超过了三分之一。
GV-971将为更多的患者带去临床获益,并希望在AD治疗困局中带来更大的诊疗信心。
妙手皮肤科医患交流群
妙手医生App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